河北七旬民间艺人自建“烙画博物馆”弘扬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3-12-01 02:30:00 来源: sp20231201

   中新网 邯郸11月14日电 (谌诗雨 武成军 杜侃)八宝葫芦、手捻葫芦、油锤葫芦……走进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温家庄村烙画艺人王海的“烙画博物馆”,800余件葫芦烙画作品陈列案格,细致逼真、浑然天成。

  烙画,源于西汉,盛于明清,又称烙花、烫花、火笔画,古称“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制铁笔的温度,不加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丝绸、绢布等材料上进行烘烫作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2013年,成安烙画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11月14日,王海正(右一)为游客讲解葫芦烙画作品。武成军 摄

  今年70岁的王海自幼学习画画,之后,他从家具烙画受到启发,开始自学烙画技艺。“1980年,我开始学习烙画艺术,距今已有40多年了,开始的时候用木头板、三合板烙,后来转为葫芦烙画。”王海说。

11月14日,烙画艺人王海制作的花鸟题材葫芦烙画。武成军 摄

  “青皮葫芦必须打皮,皮打干后暴晒十天左右,这时葫芦皮是白色的,用手一摇,里面的籽哗啦啦响,说明葫芦晒干了,可以烙画了。”王海表示,一件完整的葫芦烙画需要经过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修整、平磨、抛光、设色等步骤,从构思到完成,短则一两天,长则达数月。

11月14日,烙画艺人王海正在制作葫芦烙画。武成军 摄

  王海介绍说,制作葫芦烙画,先用铅笔在葫芦上勾画底稿,再用烙铁把底稿画出来。烙烫时的轻重缓急等技术的运用是否到位,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王海表示,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严谨的写实效果,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王海说。

11月14日,烙画艺人王海制作的老虎题材葫芦烙画。武成军 摄

  王海的葫芦烙画作品形神兼备、工艺精巧,深受当地群众喜欢,其中也不乏一些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为了将葫芦烙画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从2016年开始,王海历经3年把自家小院打造成了“烙画博物馆”。博物馆建成以后,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者达300多人,不少学徒现在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葫芦烙画艺人。

  如今,这座农家院里的“烙画博物馆”不仅免费对外开放,还定期举办葫芦烙画义务教学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学习非遗。

  据了解,“烙画博物馆”建成至今,已接待周边地区游客50多万人。“下一步,我准备把烙画博物馆的规模再进一步扩大,让烙画艺术更好地发扬传承下去。”王海说。(完)

【编辑:邵婉云】
田中窯,葉志誠,台灣工藝之家,彰化縣田中鎮,田中窯創意園區,2016台灣蜀藝節

彰化縣田中鎮境內有條登山步道,除此之外有一位台灣工藝之家-葉志誠所經營的『田中窯』,葉志誠及許惠卿一手創立起來;『田中窯的柴窯空間在台灣位居前三名, 而柴窯是用來燒製葉志誠的創作品,電窯和瓦斯窯則是他『培育種子人才的窯燒』;這也是『田中窯』的由來。
葉志誠認為培育下一代對陶藝的喜好比他個人一直從事創作來得重要。
種子要在田裡才能發芽,『田中窯』是培養種子的地方, 它隨時為喜愛陶藝的人打開大門,只要對陶藝有與趣,葉志誠的『田中窯』是無限寬廣的。




葉志誠的創作多樣化,他的作品最小的比一元銅板還小,最大的可至兩層樓房高,巨大的作品需要以組合的方式完成,其中的「稜角」接合是作品完美與否的關鍵, 葉志誠時常接這種大型工程,並且獲得客戶的肯定。

葉志誠讀的是陶藝科,高中畢業後考上景觀設計系,他熱愛陶藝,在求學過程中是以愉悅的心情態度學習,之後投入陶藝景觀設計,葉志誠說景觀設計是供他生活所需,而個人創作才是他的靈性生活,所以他的作品多樣化,從小小的茶杯到大型陶器都是他的創作範圍。

2016台灣蜀藝節,即將在田中窯創意園區開幕;目前為試營運前間;歡迎前來參觀

活動內容..【點選開啟】




Copyright © 2011 | | 聯絡人:

電話: |   :    共有人訪問本站 |

Free Sitemap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