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行动看中国】探访昔日“中国土改第一村”:稻花香里又是一个丰收年

发布时间:2023-12-01 02:17:50 来源: sp20231201

中新网 哈尔滨10月31日电(记者 王妮娜)10月30日,机器轰鸣,一捆捆水稻瞬间完成加工,成为油润饱满的大米……“今年,大米价高,一斤‘稻花香’能卖到7元钱。”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富强合作社厂长赵光春说。

元宝村是电影《暴风骤雨》的原型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掀起土地改革的地方,这里被称为“中国土改第一村”。

1946年,作家周立波大冬天来到当时的元宝镇,和农民一起唠嗑,话家常,在这待了半年,将这些“唠嗑”的内容作为素材 ,写进了《暴风骤雨》。

元宝村农民在收割水稻。于俊玲 摄

70多年过去,山乡巨变,这个小说里的“光腚屯”如今在稻花香里,处处是丰收的场景,农民下田地又进工厂,生活很富裕,处处可见喜笑颜开的脸庞。

曾经,《暴风骤雨》中写元宝村穷,农村赵玉林,被叫做“赵光腚”,“一年到头,顾不上吃,顾不了穿,一家三口都光着腚,冬天除了抱柴、挑水、做饭外,一家三口,都不下炕。”

今年82岁的张宝金在元宝村当了40多年致富带头人,他带着村民,“从土地改革”、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美丽乡村,让元宝村从昔日的“光腚屯”成了如今全村总资产7亿多元的“亿元村”。

如今的元宝村,风景美如画。于俊玲 摄

今非昔比,如今,元宝村已建起了一栋栋楼,出入开小汽车的生活。“我们农忙时种地,地也有村里的合作社帮种,全是机械化,农闲时就去村里的铅笔厂等打工,一年我家不出村,能赚10多万元钱。”《暴风骤雨》中“赵光腚”的重孙赵大春说。

今年,元宝村一般的耕地都种了水稻,有6000多亩,大部分种的都是“稻花香”品种。

“今年夏天发生洪涝灾害,一部分稻田地受了些影响,但今年水稻整体产量很高,价钱卖的也非常好。”赵光春说。

1980年,元宝村人均收入仅有42元,村集体负债27万元,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三靠屯”。

种地也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张宝金看着村里原先种的水稻品种虽然增产,但卖不上价,他决心发展“精农业”种植绿色优质稻米“稻花香”。

自2010年起,村里开始试种水稻新品种“稻花香”,还注册了“村镇香”商标,成立了富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春天,元宝村插秧机在插水稻秧苗。于俊玲 摄

2017年4月,元宝村里建起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精米加工厂,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日产出最高可达100吨大米。同时,精米加工厂可以完成包括生产、包装、销售在内的一条龙优质服务。如今,170多名农民加入合作社。

今年10月20日,稻田地里已全部秋收完,一些农户家的水稻加工完,直接卖了大米,很多农村卖的水稻。“现在从种到收,合作社里什么农业机械都有,全包了,村里有加工厂,水稻从地里直接拉到加工厂加工完,收水稻的商户进村收,卖水稻很方便。”村民施永青说,他加入合作社已经5年了。

水稻一斤卖3.5元,比普通的水稻售价能高一倍,大米一斤卖到7元钱……这个东北小村落里,农民们算着卖粮的账,心里美得很。(完)

【编辑:李岩】
田中窯,葉志誠,台灣工藝之家,彰化縣田中鎮,田中窯創意園區,2016台灣蜀藝節

彰化縣田中鎮境內有條登山步道,除此之外有一位台灣工藝之家-葉志誠所經營的『田中窯』,葉志誠及許惠卿一手創立起來;『田中窯的柴窯空間在台灣位居前三名, 而柴窯是用來燒製葉志誠的創作品,電窯和瓦斯窯則是他『培育種子人才的窯燒』;這也是『田中窯』的由來。
葉志誠認為培育下一代對陶藝的喜好比他個人一直從事創作來得重要。
種子要在田裡才能發芽,『田中窯』是培養種子的地方, 它隨時為喜愛陶藝的人打開大門,只要對陶藝有與趣,葉志誠的『田中窯』是無限寬廣的。




葉志誠的創作多樣化,他的作品最小的比一元銅板還小,最大的可至兩層樓房高,巨大的作品需要以組合的方式完成,其中的「稜角」接合是作品完美與否的關鍵, 葉志誠時常接這種大型工程,並且獲得客戶的肯定。

葉志誠讀的是陶藝科,高中畢業後考上景觀設計系,他熱愛陶藝,在求學過程中是以愉悅的心情態度學習,之後投入陶藝景觀設計,葉志誠說景觀設計是供他生活所需,而個人創作才是他的靈性生活,所以他的作品多樣化,從小小的茶杯到大型陶器都是他的創作範圍。

2016台灣蜀藝節,即將在田中窯創意園區開幕;目前為試營運前間;歡迎前來參觀

活動內容..【點選開啟】




Copyright © 2011 | | 聯絡人:

電話: |   :    共有人訪問本站 |

Free Sitemap Generator